本文介绍了 OSI 参考模型中,各层代表的设备、数据单元、服务对象以及 OSI 模型和 TCP/IP 模型的比较。从物理层到应用层,介绍了不同层次的功能和服务对象,以及数据单元在各层之间的传输和封装过程。
在计算机网络中,有许多不同的概念用于描述数据在不同层次的传输和封装。以下是这些概念的简要介绍:
数据单元 |
所在层次 |
描述 |
---|---|---|
message | 应用层 | 在应用层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单元,它可以是任意大小的数据块 |
segment | 传输层 | 在传输层(如 TCP)中使用的数据单元,segment 包含了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,并提供可靠的、有序的数据传输 |
datagram | 网络层 | 在网络层(如 IP)中使用的数据单元,datagram 包含了源 IP 和目的 IP,并提供不可靠的、无序的数据传输 |
packet | 网络层通用 | 在网络层中使用的通用术语,用于表示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单元,可以指代 segment 或 datagram |
frame | 数据链路层 | 在数据链路层中使用的数据单元,frame 包含了物理地址(如 MAC 地址)和错误检测码,用于在物理网络中传输数据 |
bit | 物理层 | 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小的数据单位,用于表示二进制的 0 或 1 |
不同层之间是在为谁提供服务呢?
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,传输层为应用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,网络层为传输层提供网络间的数据传输服务,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主机到主机的数据传输服务。
总结成表格如下:
所在层级 |
功能 | 服务的对象 |
---|---|---|
应用层 | 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| 应用程序 |
传输层 | 为进程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,划分数据单元,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和顺序性,数据分发和复用 | 进程 |
网络层 | 为主机提供服务,将传输层的数据单元打包成网络层的数据单元,通过网络进行传输,寻址和路由选择,实现主机间通信 | 主机 |
数据链路层 | 为同一链路上的主机或设备提供服务,将网络层的数据单元打包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元,通过物理链路进行传输,帧的封装和解封装,帧的传输和错误检测,介质访问控制 | 同一链路上的主机或设备 |
物理层 | 通过物理链路进行数据传输,数据的编码和解码,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| 物理链路上的设备和传输介质等 |